春捂捂到何时

春捂是早春阶段的一个健康养生方法,这个时候不要随便降低衣服,应该根据温度适当穿衣服,特别是老人和孩子,要将一些关键部位捂着,避免受…

春捂是早春阶段的一个健康养生方法,这个时候不要随便降低衣服,应该根据温度适当穿衣服,特别是老人和孩子,要将一些关键部位捂着,避免受凉着凉,例如腹部、后背及其小腿肚等。

春捂捂到何时

一般到4月初。

春捂捂到何时,也有讲究。一般来说,如果晚上的温度在8℃到10℃左右,白天温度在10℃到15℃,而且能够稳定的不断一周,大家就到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这个时候才能够完毕春捂!

春捂一般要捂到4月初,其实就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根据每年春季天气状况来说,全是变化莫测的。很有可能前一天也有二十几度的高温,但下一场雨就可减温到十几度。要是没有做好相关保暖工作,就会造成受凉。因此还没过清明时节以前,不要觉得太热了,褪去保暖的衣服,穿着衬衣、T桖衫等。

春捂要捂什么部位

1、捂好背

背为阳中之阳,有着人的脊椎及其背部经络,与心肺功能互通,如果受到严寒刺激性,寒症之邪非常容易通过后背侵入人体。后背受冰冷刺激性会影响到部分肌肉组织或内脏器官,从而诱发身体问题。不仅造成腰酸背疼外,还会通过颈椎骨、腰椎间盘危害上腰部肌肉及骨关节、内脏器官。

2、捂好腹

肚脐眼和腹部与其它部位不一样,脐下无肌肉和脂肪机构,毛细血管丰富多彩。而且,腹腔都是胃、脾、肠的集中地。假如腹部受凉,很容易引发胃肠紊乱,出现呕吐、腹疼、腹痛腹泻消化道疾病。

3、捂好脚和膝盖

下身的血液循环系统比上半身的要弱很多,且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神经中枢丰富多彩,容易受到外部凉气侵袭。一旦两脚或膝盖受寒,就会使免疫能力降低,引发疾病,例如骨关节炎、风湿病、滑囊炎等。因此,在气温低时,一定要穿上厚牛仔裤子、棉袜、鞋,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足部和膝盖受凉。

春捂如何捂

1. 很闲减衣

气温升高并稳定在15℃之前就不要盲目减衣。特别是老年人少年儿童孕妇,及其身患心肺功能等慢性病病患,不要过早地脱下棉毛衣服裤子防止寒症进入而发病。

2. 下厚上薄

针对春捂的核心,在我国唐朝药王孙思邈认为“下厚上薄”。主要是因为,人气血根于肾,全身上下气血都从这儿散播出去,而脾经源于脚底的涌泉穴,因而,牛仔裤子、棉袜、鞋一定要穿得厚些、温暖点,不要换太快了,脱太早。

3. "春捂"延续时间7~14天恰如其分,捂住的衣裳,伴随着气温升高总是要减下来。不过减衣不可以过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状况。怎么样才算及时?温度回冷要添衣防寒,即便自此气温升高了,也要再捂7多天,体弱的小孩与老人才能适应。减衣太快有可能会使她们冻出病来。

4. 吃姜泡脚

除了通过“捂”来被动降低动能的损耗,我们也可以积极主动地运化气血。当天气转冷时,吃到几块姜片,不仅通阳散寒预防流感,还可以养胃温脾增进食欲。

临睡前用热水泡脚,不仅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全身放松,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增加体力。热水泡脚时,水至少应未过脚裸,温度维持在38—40℃,每一次15—20min。

还可以提早煎制些具有活血舒经功效的中草药,如川芎、玫瑰花,加进泡脚水里,效果明显。患静脉曲涨或者有创伤得人,水不能太深了;糖尿病人热水泡脚一定要用手臂或手腕子试一下水的温度,以防烧伤。

由美

作者: 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