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炔族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炔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嘉年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时间举办火炬节,主要是在农历6月24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形成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星回到天而除夕”之说。火炬节的起源和传说是不同的:当天神与地神作斗争时,人们用火把帮助地神杀死昆虫,战胜天神;来自《南诏野史》和师范《滇系》。这两本书记载:南诏首领皮罗阁试图吞并另外五条诏书,将在松明楼焚烧五条诏书。邓赵赵的妻子慈善建议丈夫不要去。丈夫没有被杀。慈善事业关闭了城市,云南人被日燃烧。
来源传说之一
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带领天兵到这个世界上征收苛捐杂税。这个好世界让人们陷入困境。智慧超人,英勇无畏的彝族英雄“黑体拉巴”,看到这一幕,便经常去为各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人民喜爱。
有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顶上,陶醉在美丽的风景中。他忍不住唱歌。高亢的歌声吸引了另一个山上牧羊的女孩“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在山河对面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爱相爱,山盟海誓。对妮章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心又恨又嫉妒,忍不住恨“斯热阿比”便下凡想与“黑体拉巴”结果,在决斗中,他被彝族民间英雄击败“黑体拉巴”摔死了,天神为此大怒,将铺天盖地的蝗虫释放到毁灭人间成熟庄稼的地方。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在地平线上找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祭司,祭司告诉妮章阿芝:要消灭蝗虫,就要用火把。妮章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人们上山扎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蝗虫,保存了庄稼。看到这一幕,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用法力把过度劳累的黑体拉巴变成了高山。妮章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在大祭司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的美丽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此,为了纪念这一天,彝族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会以传统的方式击打火炬,点燃圣火,点燃火炬,走向田野,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唱歌跳舞,庆祝抗灾胜利,唱黑体拉巴的英雄和妮章阿芝的聪明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彝族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已经形成。
节日流程:
彝族火把节一般持续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祭火流程
火把节的第一天:牺牲火。在这一天,村庄和村庄将屠宰牛羊,集体分享,并准备葡萄酒和肉来祭祀祖先。夜幕降临时,村庄附近的人们将在老年人选择的地方搭建祭台,用传统的方式击石点燃圣火,毕摩(彝族民间祭司)念经祭火。然后,每个家庭、成年人和儿童都会从毕摩手中接过用艾蒿扎成的火把,在田野的角落里漫步,遵循阿什莫用火驱虫的传说。
传火流程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办各种传统节日活动。年轻人应该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女孩们效仿传说中的阿什莫,穿着漂亮的衣服,撑起黄油伞,跳起来“朵洛荷”、达体舞。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彝族的选美。老人要按照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英俊、阿什莫善良聪明、美丽大方的传说标准,从年轻女孩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美女。夜幕降临,一对有情的男女,在山间,在溪边,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相诉说。因此,有人称凉山彝族国际火炬节为“情人节在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