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它被称为茶百科全书,由唐代陆羽所有。
《茶经》是陆羽在各大茶区观察茶叶生长规律、茶农加工、进一步分析茶叶质量、学习民间烹饪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规律。此外,陆羽还注重民间茶具和茶具的制作,制作出自己独特的茶具。陆羽一生都在研究茶,他的脚步遍布全国各大茶区。
《茶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茶学专业,是陆羽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个来源;二个工具;三个建筑;四个工具;五个煮;六个饮料;七个事情;八个出来;九个略;十个图。 “一之源”研究茶叶的起源和性状。“二之具”记录制茶工具;“三之造”描述茶叶的种类和采摘方法;“四之器”记录煮茶、喝茶的器皿;“五之煮”记录烹饪方法和水质等级;“六之饮”记录饮茶习俗和品茶方法;“七之事”汇编茶叶的掌故及功效;“八之出”列出茶叶产地和所产茶叶的优缺点;“九之略”茶具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是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画在丝素上,悬挂在茶室,使品茶时能亲眼领略茶经的始终。
《茶经》反映了当时茶叶的采摘、生产、鉴定、分级、烹饪、饮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说明唐代茶叶生产比较发达,饮茶之风盛行。《茶经》当时竞相传抄,《新唐书隐逸传》说陆羽在《茶经》之后“天下益知喝茶”。当时卖茶的人甚至把陆羽塑成陶像放在炉子上,当茶神。
自《茶经》陆羽出版以来,茶叶相继出现,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叶事务的发展。代表作有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霁的《大观茶论》是明代钱春年写的,顾元庆校的《茶谱》、清代刘源长的《茶史》等张源的《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