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及其仁、义、礼、智、信,这也是董仲舒对孔孟之道学说的汇总,而且按照他“贵阳市而贱阴”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是我国古代传统式封建道德的道德原则,都是社会生活秩序规范和标准。
三纲五常代表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由西汉时的思想家董仲舒明确提出,著于他的《春秋繁露》之中,是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和规则。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觉得,在人类的社会道德中,君、父、夫为“阳”,她们永远处于主宰者、尊贵影响力,而臣、子、妻为“阴”,永远处于听从、低贱的位置;五常乃是社会发展长幼尊卑的最基本规律,唯有坚持五常,才能保持社会人际关系平稳与和谐。
三纲五常实际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孟之道理论,董仲舒对此进行总结归纳及进一步诠释,依照他“贵阳市而贱阴”理论,最终给出了三纲五常。董仲舒那时候提出的是三纲设计原理五常之法,还没把两个合称。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