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总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特别想办法弄点好吃的。当时所谓好吃,就是吃点猪肉。当然,首先要想到祖先,首先要把它献给祖先—祭祀。因为祭祀只是一个仪式,所以只在神龛前切一小块肉来表达。祭祖后便便“祭”他们自己的牙齿,所以他们有自己的牙齿,所以他们有“打牙祭”之说。“打牙祭”还有一个意思,切一小块肉祭祀仪式一年只有几次;当时吃一点肉的机会只有几次,所以有机会吃肉的都被戏称为“打牙祭”。
吃肉有三不原则
吃肉的时候有一个“三不吃”原则:淋巴不吃,腺体不吃,皮肤尽量不吃。
淋巴不吃
淋巴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免疫系统,容易残留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一般不建议食用动物淋巴组织。比如猪脖子上的淋巴结。
腺体不吃
与内分泌相关的腺体,如甲状腺和肾上腺,摄入后确实可能对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不建议食用。比如鸡屁股,鸭屁股。
皮尽量不吃
动物“皮”事实上,它包括真皮、脂肪和淋巴。真皮可以食用,因为它富含胶原蛋白,但不推荐其他两种。以五花肉为例。顶层薄而坚韧的皮肤实际上是真皮。
但如果是鸡鸭这些禽皮,因为它们本身很薄,它们的真皮组织更薄,人们很难区分,所以不吃。
健康的吃肉方法
1.用白肉代替一些红肉
红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大多数人不再缺乏饱和脂肪。为了健康,大多数人需要控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宇表示,与红肉不同,白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
2.适当用素肉代替红肉
近些年“素肉”它开始流行起来,由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制成“肉”,味道和肉很像。它富含植物蛋白,也有饱腹感。此外,你还可以多吃豆制品、真菌和其他食物。
3.多吃肉,用炖煮烹煮。
用炖菜代替油炸和辛辣。油炸、火锅、辛辣等方法使脂肪含量高的肉上沾满油脂,进一步升级对身体的危害。
建议炖排骨、牛肉等。煮1~2小时以上。将脂肪煮入汤中,然后撇去汤上漂浮的油,既软又糯,又不太油腻。
4.吃肉时一定要适量吃肉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最好每周吃2次或300~500克鱼,300~350克鸡蛋,300~500克畜禽肉。常见的水产品包括鱼、虾、蟹和贝类,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