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淮安至扬州又被称为淮扬运河,旧称邗沟、里运河、渠水、韩江、中渎水、山阳渎等,指的是是以江苏淮安市(中国大运河与古淮河相交点)到扬州市(中国大运河与长江相交点)的那段河道,总长一百七十余千米。淮扬运河淮安段、淮扬运河扬州段均为纳入财产名册的河道,沿岸地区遍及财产点15处。
淮扬运河的发展史
淮扬运河是中国大运河最开始开掘的河道,可追溯至公元486年吴王夫差开掘的邗沟。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间战事经常。吴王夫差一心想北进伐齐、独霸中原地区。但伐齐战役需要解决军用口粮和粮草的运输问题,靠路运劳动力甚巨且路面受阻,而蜀国的优势在于网络水军和先进的开河、造船业、航运业技术性。那时候湘江与黄河中间并没有水路可通,仅有走华路,风狂浪急,风险性甚大。
蜀国运用湘江与黄河中间湖水遍布的自然条件,就近衡量,部分基坑开挖,把几个湖水相互连接,此后湘江与黄河全线贯通。该大运河以古邗城为切入点,因此称为“邗沟”。
古邗沟的开掘为中国东部地区南北方政冶、经济发展、文化交往彰显了关键作用,淮安、扬州二座历史文化城市因而问世。
隋代早期,邗沟常堵塞。那时候邗沟相当长的河道全是水调不流动性,有堰坝操纵,自淮安至扬州水程要四五日。邗沟北流流域,河道倾斜度较陡,流动速度比较大,夏天水过大时,逆水行舟船不容易上涨,因而北侧建造北神堰,位置为古末口(今河下古镇),主要是以堰闸调整湖泊。
605年,隋炀帝杨广输通增加了邗沟旧道便于划船,改叫山阳渎,做为隋唐大运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朝时期,在邗沟上建了数十处闸、坝、涵等房屋建筑,并且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涵闸──复闸。
明清时代淮扬运河的繁荣达到了顶峰。漕运进一步发展下去,支撑了政府财政收入大头把交椅。淮安与扬州位居大运河沿途“四大现代都市”。
淮扬运河的历史意义
淮扬运河即是黄金水道,都是文化艺术走廊,不论在古时候,亦或当代,它的功能之多种多样,它的价值之极大,是大运河沿途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
2014年,中国大运河宣布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淮扬运河做为中国大运河重要的一部分,有2段河道、15处财产点纳入了名册。
2段河道:淮扬运河淮安段、淮扬运河扬州段。
15处财产点:爽口核心区、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省长漕运行政公署遗迹、刘堡减闸门、盂城驿、邵伯古堤、邵伯港口、扬州瘦西湖、天宁寺驻跸、个园、汪鲁门宅、盐太庙、卢绍绪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