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一: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古代历法将每个季节分为孟月、仲月和季月三个月。农历八月正好是秋天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天的一半,因此被称为“中秋”。起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皇帝祭月的节日,慢慢演变成中秋节。

中秋节起源2: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故事流传最广。后羿射掉了九个多余的太阳,然后上帝给了他一种成仙药。他不愿意离开妻子嫦娥,所以他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嫦娥在8月15日吃了仙药,然后跑到月亮前。后羿想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他都会把嫦娥最喜欢的东西放在花园里,希望她能回来团聚。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演变成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起源3:中秋节是由祭祀土地之神演变而来的。在农业社会中,作物对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当秋天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之神。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是作物收获的季节,所以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除了月饼,中秋节还吃什么特色?
螃蟹
“八月十五,菊黄蟹肥”,每年的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也是赏月品蟹的好时机。然而,今年夏天气温持续下去,大闸蟹的生长速度比往年慢。许多地方的大闸蟹还没有完全成熟。此外,今年的中秋节日期提前,肥大的大闸蟹将缺席人们的中秋节餐桌。
桂花酒,桂花糕
金秋送爽,金桂香。这一时期也是做桂花酒和桂花糕的日子。桂花酒是由秋天盛开的金桂和米酒制成的。桂花糕是糯米粉、糖和桂花蜜做的。味道细腻,有桂花香。
藕盒子
中秋食藕在江浙流行,尤其是“藕盒子”。中秋节那天,人们会买新鲜的莲藕片,每两片夹肉、蛤蜊等馅料,然后煎至两面金黄。“藕盒子”它类似于月饼,也寄托着人们团圆的意义。
南瓜
中秋节吃老南瓜在江浙部分地区很流行。这个习俗来自于“八月半吃南瓜”民间故事。据说有一个家庭有一个叫黄华的女人。多年来,黄华的父母卧病在床。8月15日,黄华发现了两个南瓜,摘下来给父母煮。吃完后,他们的食欲增加,身体逐渐好转。因此,当地人认为8月15日吃南瓜可以保持健康,延长寿命。
眉毛饺
在上海金山,除了月饼,中秋节还有眉毛饺子。它是用黑芝麻和白糖做成的,因为它看起来像眉毛,所以被称为“眉毛饺”,它也常常作为中秋节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