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在汉代很受欢迎,定型于唐代。中秋节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从古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的节期是“秋分”这一天,后来才调到农历八月十五日。据记载,在汉代,有在中秋节或立秋日敬老、养老、送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也有关于中秋赏月的文字记载,但并不常见。唐代中秋风俗在中国北方很流行。唐代中秋节已成为全国官方认可的节日。中秋节的习俗包括祭月、赏月、吃月饼、看灯笼、赏桂花、喝桂花酒等。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广东潮汕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包括“男不满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潮汕也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句谚语:“河溪对嘴,芋仔吃”。八月是芋头的收获季节,农民们习惯用芋头祭拜祖先。当然,这与农业有关,但也有一个广泛的民间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摧毁了南宋,建立了元朝,残酷地统治了汉族。马发守卫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的痛苦,后人拿芋头和芋头“胡头”谐音,形似人头,以此祭祖,历代相传,至今仍存在。中秋夜烧塔在某些地方也很受欢迎。
中秋节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也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节喜欢吃月饼,必须吃舞火龙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桂子香的时候应该是市场,肥而不腻,味道鲜美。酒后一定要吃一小糖芋头,倒桂浆,美不待言。“桂浆”,以屈原的楚辞命名·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饮桂浆”。桂花,一种糖桂花,中秋节前后采摘,用糖和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成了桌上的美食。南京人家赏月说“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建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建朝月楼,都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为主。明月高悬时,人们一起登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秦淮河南的夫子庙里,桥旁是著名妓女马湘兰的家。这天晚上,士子聚集在桥头唱歌,回忆牛渚玩月,给月赋诗,所以叫这座桥玩月桥。明亡后,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南曲风流已经烟销,剩下的是西风长板桥,却坐在玉人桥上,月亮相对教吹笛子”。长板桥,即原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重新修缮,恢复了明清时期的一些亭台楼阁,疏浚了河流。中秋节期间,你可以一起享受这里的月亮乐趣。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烧斗香。香斗周围贴着纱布,画着月宫里的风景。还有一些香斗是用线香做成的,上面插着纸领和彩旗。上海人的中秋晚宴是用桂花蜜酒吃的。

中秋节吃月饼的注意事项
第一,先吃咸后吃甜:如果有甜咸月饼,要按先咸后甜的顺序品尝,否则就吃不出味道了。
二、品尝月饼和茶:月饼吃多了容易腻。如果喝一杯淡茶(以花茶为宜),边吃边喝,味道会更好。
三、吃适量的月饼:月饼含糖和油(油食品)脂肪高,吃太多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儿童食品)或胃肠功能弱,多注意吃,必须适量。
四、吃新鲜月饼:节日期间人们经常买很多月饼,月饼放置时间长容易导致馅变质,吃后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因此,最好买月饼吃。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