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洪水后要防瘟疫

暴雨发生后,在恶劣的饮用水、食物和生活条件下爆发瘟疫的风险将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灾多发生在夏季,夏季降水较多,空气流动性强,也促进了瘟疫…

暴雨发生后,在恶劣的饮用水、食物和生活条件下爆发瘟疫的风险将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灾多发生在夏季,夏季降水较多,空气流动性强,也促进了瘟疫的爆发。洪水发生后,为预防瘟疫,应注意食品卫生,及时处理受灾地区的物品,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洪水后预防瘟疫的原因

洪水发生时,会破坏城市供水系统和居民的生活条件,导致食物短缺。长期被包围的人可能会被迫饮用受污染的非清洁水源,食用变质的发霉食品,生活在人口密集、容易被蚊子叮咬的简陋环境中,非常有利于各种疾病的流行。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水灾多发生在夏季。夏季天气炎热,环境潮湿,空气流动性强,细菌传播方式广泛,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进一步促进瘟疫爆发。

为避免洪水后爆发瘟疫,洪水后应及时消毒、焚烧或埋葬被洪水浸泡的食品和家具、被淹死的动物尸体等受灾物品,对患者和带菌者进行隔离治疗和预防性用药,彻底清理室内外环境,做好卫生处理工作。

由美

作者: 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