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的一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习俗和讲究。根据今年的日历,冬至是12月22日星期五,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天气相对寒冷。
2023年冬至的星期几是几个月
2023年冬至12月22日星期五 08:25:12.这一天的阳光被认为是最弱的一天,未来的阳光会逐渐增加,这也预示着新年的到来。
冬至是每年公历12月21日、22日或23日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270°时间)是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的冬至。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夜晚和最短的白天。太阳直射地球南回归线,北回归线离太阳最远。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人认为冬至是一年中阳气的一天,因此赋予了它极大的祭祀意义。人们应该在这一天祭祖、祭神、祭天,祈求冬季作物丰收,家庭幸福安全,这是风水命理学的重要时间节点之一。
冬至的习俗是什么?
1、祭祀
冬至也被称为冬季节和冬季节。它不仅是24个太阳术语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据说“冬至像年一样大”。宫廷和人民一直非常重视它,自周朝以来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不管贫富,饺子都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俗话说:“十月一日,冬至来了,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这种习俗是因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到目前为止,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耳无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9岁以后,一些文人、学者和医生从事所谓的寒冷活动,选择一个“九”日,见九个人喝酒(“酒”和“九”谐音),桌子用九盘九碗,桌子用“花九块”席子,取99个寒冷的意思。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吃什么好?
一、羊肉汤
据说汉代汉代高祖刘邦冬至吃羊肉,觉得羊肉味道很鲜艳,赞不绝口。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从汉代传到民间。当然,羊肉是冬天餐桌上的好菜,滋阴补阳,抵御风寒。
二、冬至面
俗话说“吃冬至面,一天长一条线”。冬至过后是九个寒冷的日子。在滴水成冰的寒冷冬天,吃一碗热腾腾的冬至面可以算是过了一个冬至。现在生活很好。你可以在任何一天吃面条,但在冬至吃面条意义重大。
三、饺子
“在北方吃饺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意大利面是中国北方的主食,饺子是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各种饺子最适合冬天吃。它可以煮、蒸或油炸。饺子意味着吉祥,人们在冬至吃饺子,表明吉祥!
四、汤圆
据说早在古代宋代,南方就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饺子意味着家庭团聚。饺子是用糯米做成的食物。它的馅料有黑芝麻和花生酱。食用后能健脾开胃,对调节脾胃有很大好处。冬至吃不仅要有习俗,还要滋养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