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领域)

摘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稳步推进“四好农村道路”优质发展,完善农村交通体系,加快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大型供水项目,加强农村生活…

摘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稳步推进“四好农村道路”优质发展,完善农村交通体系,加快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大型供水项目,加强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加强农村新基础设施建设。

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这一主题,我们需要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六个新的认识,努力弥补六个关键领域的不足和优势。

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会议指出,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轮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第一轮是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第二轮是2003年顺周期带动经济增长,第三轮是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三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是公路、轨道、通信、机场、车站和城市公用事业。

然而,就农村基础设施而言,第一轮大规模建设始于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加强农民最迫切需要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纳入中国四类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意味着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对促进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题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这一主题,我们需要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六个新的认识,重点加强六个关键领域的薄弱环节。

对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六个新认识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要认识到,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内大循环、稳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要把国家安全观落实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

基于基础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规划建设到使用维护的各个环节,落实安全责任理念;在水、电、气、信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认真加强安全风险调查,落实管理和维护的主要责任。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避免经济和生态风险。

二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共同计算经济账户和综合账户。在短期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考虑早期建设的成本,还要考虑后期维护的支出,还要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增加农村投资,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通过劳动救济巩固扶贫成果。

在中期,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最广泛、最深刻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势头也在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激活中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潜力和动力的重要措施。

三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老”并行。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提高道路、桥梁、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将5G商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纳入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性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的扩大和扩大上。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促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质量升级,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保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要促进农村新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同步规划和建设。

第四,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等重视“数量和质量”。“数量和质量”是新时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在“数量”方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框架,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基础设施网络、网络补充和强链为重点,加强城乡交通和网络连接渠道。

另一方面,在“质量”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与优质农村振兴、新发展模式和国家安全观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水平。

第五,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时空布局。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整个生命周期为基础,协调各类基础设施的布局。根据生命周期,需要合理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使用寿命、更新周期等时间布局。前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投资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运行困难、管理和保护困难一直相对突出。

这些问题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需要解决的重点。通过强调基础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加强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投入使用、维护等环节的联系和互补性,有效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运行难、管理难的问题。各种基础设施的布局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发展阶段和未来的人口结构,合理规划和建设各种农村基础设施,以满足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和人民更好生活的需要。

第六,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主要来自适度先进和结构优化。适度先进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结合未来农村居民不断改善的新需求,从促进农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布局一批具有先进理念的基础设施。

结构优化需要加强绿地、水路、历史遗迹维护、村社会生活空间、村安全设施等农村建设的不足。如果从这两个方面开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的空间,这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起点。

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六个重点领域

一是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注重巩固和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从1978年的59.6万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404万公里。根据2016年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全国道路村占全村的99.3%,道路硬化占全村的96.2%。但村内主要道路只有61.9%有路灯,而西部地区村内主要道路只有35.5%有路灯。这种对比反映了我国农村道路建设仍存在不足,农村道路质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进一步建设、管理、保护和运营农村道路是促进新时代农村道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起点。推进“四好农村道路”重点是逐步提高农村道路水平,城市道路和农村道路两个子系统集成设计,提高农村道路整体服务能力,促进农村道路、农村道路连接省道、高速公路,努力突破行政区划障碍,实现区域间路网连接,满足农村居民合理扩大旅游需求。

二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

注重拓展和完善。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重点推进农村客运公交改造,逐步提高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确保群众出行。巩固和拓展有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成果,推动更多交通建设项目进村入户。推进农村客货邮政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乡镇交通服务站建设,整合交通、邮政、快递、供销、电子商务等资源,构建功能集约、便捷高效的农村交通发展新模式。

三是加快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注重加强和加速。农村冷链物流是农产品进城、速冻工业品进城、进村双向流通的保障,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努力弥补农产品产后处理设施的不足,加强冷链物流设施与冷链配送中心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有效联系,形成连接、密集、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网络体系。

四是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

注重改进和扩张。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成827万个农村供水项目,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规模化供水项目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52%。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弥补农村供水规模低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要推动城市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暂时不符合条件的,以人口集聚的乡镇或行政村为中心,建设改造万人工程,扩大供水管网,扩大规模供水覆盖范围。在牧区、山区、偏远地区等不具备大规模供水条件的地区,推进若干小型供水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五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注重实际效果和特点。加强农村生活环境改善,以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为起点,不快,努力提高处理质量和处理水平,根据当地情况,在平原、山区、丘陵、生态环境敏感等典型地区组织一批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改善计划,然后尽快在全国推广。

六是加强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创新和高效。新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有很大的空间。加强农村新基础设施建设,以互联、便捷、高效、质量、安全为出发点,加快农村5G布局建设、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进村、快递进村,加快农村公路电网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由美

作者: 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