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至是在月头还是月中?2023年冬至在月尾还是月中?
冬至是一年中常见的节气,也是冬天的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2月,这个时候天气会比较冷。根据日历,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阳历是月底,农历是月初。
2023年冬至是月初还是月中还是月末?
根据日历,2023年冬至是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十。根据阳历,今年的冬至是在月底,根据农历,今年的冬至是在月初。
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是24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冬至一般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是全年白天和晚上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北半球白天和晚上最短的一天。冬至过后,白天会越来越长。古人对冬至的看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之至。
冬至,又称“冬节”、“何东”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八大天象节气之一。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寒冷的天气从冬至开始。
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1、饺子
俗话说:“10月1日,冬至到了,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这个习俗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后来人们每年冬至都模仿吃饺子,所以形成了吃饺子的习俗。
2、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句话叫“冬至馄饨夏至面”。据说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人民不安。那时匈奴部落里有两位领袖:浑氏和屯氏,非常凶猛。人们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取“浑”与“屯”之声,称之为“馄饨”。讨厌食物,寻求平息战争,过上和平的生活。因为最初的馄饨是在冬至那天做的,所以每个家庭都在冬至那天吃馄饨。
3、吃羊肉
据说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始于汉代。据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吃了樊迅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在民间形成。如今,人们在冬至吃狗肉、羊肉和各种营养食品,以便在明年有一个好兆头。
4、汤圆
饺子是冬至必不可少的食物。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甜点。“圆”意味着团圆和完美。冬至吃的饺子也叫“冬至团”。古人有一首诗:“家家户户做饭做饺子”,“我知道是明朝的冬至。”
南方民间谚语说:“冬节像年一样大,”“冬节没有回来,没有祖先”。这意味着那些出去的人,无论如何回家崇拜他们的祖先,否则他们就没有祖先的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非常重视冬至,把冬至作为团聚节。
冬至的习俗
1、祭祖
粤西、潮汕、浙江等南方沿海地区延续了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把祖先的雕像和牌位放在家里的大厅里,放在桌子上,放在香炉和供应上。在祭祖的同时,有些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祭拜神灵,祈祷来年风雨顺,家和万事如意。
2、吃烤肉和姜饭
广东人在冬至吃烤肉和姜饭。在冬至那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习俗。潮汕有一句民间谚语“冬节丸,一吃就过年”,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的水味最醇厚,所以客家人在冬至酿酒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3、吃年糕
杭州人在冬至吃年糕。从明末清初到现在,杭州人喜欢在冬至吃年糕。每年冬至做三顿不同口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复一年地长高,这是吉祥的。在四川,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天最有营养的东西。在湖南和湖北,你必须在冬至吃红豆糯米。
4、吃冬至团(冬至丸)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吃冬至团(冬至丸)更受欢迎,意思是团聚。每年冬至的早晨,家家户户都会磨糯米粉,用糖、肉、莱、果、萝卜丝做馅,包成冬至团。他们不仅自己吃,还送亲戚朋友祝福。其实冬至吃饺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为普遍。民间也有“吃饺子一岁”的说法。
5、吃饺子,喝羊肉汤
在中国北方的许多地区,每年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据说,当医圣张仲景回到家乡时,他看到人们被冻住了,所以他用羊肉、一些驱寒药和面团包裹成耳朵,制成了一种叫做“驱寒矫耳汤”的药物,并将其施舍给人们。后来,每年冬至,人们都会模仿和吃,形成一种习俗。